為什么要主推村級光伏電站?
2017-07-18
前記:前段時間看到這這么一句話:“光伏扶貧是政策性很強的產業扶貧方式,前期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偏差,出了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及時糾偏、不斷完善。”
那么,光伏產業的發展道路是什么呢?
市場主流之一——光伏扶貧的四種形式:
分別是戶用系統、集中式電站、村級電站以及光伏大棚;
從 2014 年開始,有些光照資源比較好的貧困地區就開始探索把光伏發電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2015 年,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就在全國 6 個省(區)30 個縣開展光伏扶貧試點。
為什么選擇村級光伏電站
村級電站占地小,投資少。村級電站規模一般在 200~300 千瓦之間,占地不到 10 畝,投資 200 多萬元。綜合村集體、縣、市、國家補助建設較為容易,而且可以解決發電就地使用,余電上網的策略,易于維護電網穩定。
村級電站能解決村集體沒有收入,也就是“空殼村”的問題。村級電站產權歸村、收益歸戶,屬于村集體的資產,一年能產生十幾萬元的穩定收入。村集體有了收入,就能增強村委會、黨支部在貧困群眾中的威信。而且可以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而不是簡單地把錢分了。
光伏扶貧項目電價補貼能不能不降?
①首先,光伏發電上網電價下調這個勢頭是不可遏制、不可逆轉的。國家為了扶持整個光伏行業才安排光伏補貼,目前,我國的光伏產業逐漸進入成熟期,成本降低,價格降低,補貼降低,這才是正常的發展道路,我們相信會有光伏電價的成本低于煤炭或者水電的價格。
②另外,財政部將為村級電站開通綠色通道,優先把補貼資金足額發放到位。
【展宇光伏】村級光伏電站扶貧
村級規模集中式光伏扶貧
村級適度規模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對應規模為25kw左右。貧困村村級光伏電站選址要盡量選擇荒山、荒坡、空閑地建設。集中式定向扶貧電站建設模式,地方政府集中建設,統一管理,不僅可以確保貧困對象的保底收益,還可以實現異地扶貧,擴大精準扶貧的受益范圍。一方面,通過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充分挖掘國家給予扶貧優惠政策的價值,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另一方面,扶貧對象當年獲益,也為光伏扶貧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氛圍,切實保障了扶貧效果。采取集中式光伏電站方式,商業化運營,可以享受補貼資金及時到位、貸款優惠、土地優惠、建設地點不受限制等政策傾斜。
入戶式光伏扶貧
從“輸血”到“造血”,在一些國家級貧困縣,對象為經過篩選的生活特別困難的貧困用戶。貧困戶戶用光伏電站選址原則上在貧困戶屋頂或庭院建設,每戶房屋屋頂上建3-5kw左右的小型分布式光伏發電站,讓農民穩步增收,幫助低收入農戶走出困境,確保實現貧困對象的精準扶貧和脫貧目標。